想继续读博的理由是1.导师对硕士研究生不是太关注,基本研一上完一年课后基本就可以出去实习了,感觉不到读个研究生的意义。2.对所学的专业方向还是挺感兴趣的,但是无意以后做科研,还是就业为目的。3.“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挺想出国看一看的。不想读博的顾虑。1.最大的顾虑就是时间成本。去美国读博至少需要花费5年时间,毕业人都30了,感觉人生大半时间都在学校度过了。2.各方面一般,申请不到很好的学校。3.还没有女朋友啊。。。(纯粹是为了凑足3条)现在有点迷茫,想听过来人说一下。谢谢~

去美国读博士是一个很长时间的事情,需要消耗掉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肯定要内心坚定。在美国,读硕士Master的项目往往是职业导向的,读博士PhD的项目往往是学术导向的。这两者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先后关系,即你不需要先获得一个硕士学位,再去申请博士。

如果你有志于跻身学术界,喜欢做科研,或者想在高校执教,去美国念一个博士PhD都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而且博士项目往往会提供比较慷慨的学费资助,通过半工半读的几年,获得一个牛逼轰轰的头衔Dr. Wang王博士,听上去也是很美好。

其实博士生的生活和想象中的很不一样。

给大家10条建议吧

第一条建议:发表同行评审的文章是第一要务

如果你要完成博士学业,拿到“博士”的头衔,你必须要发表经过同行评审的文章。如果你能做到这点,学位就唾手可得了。

你的目标不就是成为你所在领域的专家吗?

没有同行评审文章的专家就等同于没有博士学位的专家。

这样的观点似乎有些功利,特别是和“科研是为了人类知识的进步”这样浪漫主义色彩浓厚的想法相比。可惜这就是PhD这场游戏的规则。

不发表文章就出局。

不少人在尝试改变这场游戏,他们通过Open Access, Open Data, Open Science,并将研究结果发布在博客上(如果你还没有自己的科研博客,马上创建一个)。这些尝试对改变科研游戏的规则至关重要。但是,要想赢得这场游戏,你依然需要发表文章。

所以关于研究生院学习的最好建议就是写文章,写文章,再多写一点文章。

第二条建议:最难的是一直保持动力

博士生需要深入研究一个课题,因此不少人会以为学习复杂的知识是最困难的部分。如果学得不够快不够好,就没有办法毕业,不是吗?

真不是。

博士没办法毕业最可能的原因,除了没有发表文章之外,就是——不许笑——自己退学。

有什么事情能让你退学?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博士学业过半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的进展不够理想。你在一片充满不确定性的海洋上漫无目的地漂泊。你还需要再忍受几年痛苦的煎熬。在那个时候,其他行业丰厚的报酬就会特别有诱惑力了。

那段时期一般被叫做“屎亡谷”或者是PhD动力的第三阶段,“意义危机”。几乎每一个博士生都会经历这样的存在危机。主页君曾经亲口听在哈佛念博士的学姐说,每个博士生都会有100次想要放弃的时候。

你只需要知道,所有人都会经历这个阶段,而且这个危机是可以战胜的。比起评估一个大的目标是否已经达成,关注日常的点滴进步会更有用。

对我来说比较管用的一招是创建自己的科研博客,把自己的经历和其他人分享。科研博客可以帮助你正确看待你遇到的问题。如果你需要关于创建科学博客和留下自己学术足迹的帮助,网上也又不少视频教程。

第三条建议:最好尽快读完

你也看到了,半路退学不是什么好事情。没拿到博士学位就离开学校真是浪费时间。
知道什么比半路退学更糟糕吗?花了四年、五年、六年,博士还没有毕业。惨不忍睹!

我见过这种情况发生在很多人身上,而这种情况通常由两个原因造成。

第一,你发现得晚了一点,就晚了那么一点点,你的研究完成不了。说真的,你真的需要五年的时间,才能发现自己没有足够的实验结果和发表的文章来进行毕业论文答辩吗?

请每隔半年评估一下自己是否还在正轨上,是否可以完成研究,是否需要进行任何的调整。

在博士项目中你需要定期追踪自己的进度并做出调整,不要等到一切都晚了才发现。

第二,读了四年之后你快要毕业了,你有足够的数据来写毕业论文的最后两章和绪论。拿到博士学位几乎是理所当然的了,所以你决定开始博士后的研究或者找份新工作。这么想你就太冲动了!

适应新职位会带来不少压力,你也可能因此没有足够的精力来完成你的博士论文。没错,你是超人,可以利用晚饭之后和周末的时间写。我见过不少认为这是个好策略的人最后毕业论文挂了。

所以要快速按时读完博士,不要延期。还有,在真的毕业之前不要找新工作。

第四条建议:你才是所研究领域的专家

我们总喜欢把导师、首席研究员和项目发起人当作永不枯竭的知识源泉。他们就像超人一样。
博士生感到沮丧的常见原因之一就是向导师寻求帮助,结果发现他们知道的东西不比邻家大妈的多。如果这些聪明绝顶的教授回答不了你的问题,你又怎么可能回答得了呢?

所以你才在读博士呀。你的目标就是回答那些连你的老板们都无法回答的问题。

当你读完PhD的时候,成为你所研究课题的专家的人应该是你自己,而不是你的导师。

你当然可以拿一个问题去问导师,并提出几种解决的办法。为每一种方法提供论据。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能够运用自己的科学直觉,也就是所谓的“有理有据的猜测”,来帮助你。

第五条建议:你对世界的改变在读博期间不会太明显

我们都知道读博不是为了赚钱。你大概希望为人类的知识做贡献,解决一个问题,或者发现新事物。不错。
然而令人忧伤的事实是,对大部分博士生而言,他们的研究只会被一小部分其他研究者注意并且应用。但这没有问题。大部分科学家花了一生的时间,不是短短几年,才得以做出巨大的贡献。

你的博士研究对科学做出的贡献就如同你的肠胃在台风中排气一样微不足道。

那为什么一开始要去读博呢?因为做研究总得有个开始,而读博积累的知识技能对于帮助你实现更高的科研目标是不可或缺的。

第六条建议:读博三大技能——阅读、写作、社交

幼儿园的时候你就在学习阅读、书写、绘画以及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在那个无忧无虑的年纪你只需要为用什么颜色的蜡笔或者是不是会玩捉迷藏而发愁。
研究生院就是科学家们的幼儿园。你又要重新学习阅读、写作和与其他人互动。

这些就是你在读博期间需要学习的技能。

阅读:你需要在几秒钟内快速浏览一篇学术文章,判断自己是否需要花半个小时仔细阅读它。如果你打算仔细阅读,那么你应该能轻易发现文中研究的新颖之处,判断出它对你自己的研究是否有用,以及它和你自己的研究相比有什么区别。写作:在写学术文章时你需要开门见山。你要兼顾完善与简明。你需要做到专业性与通俗性并存。如果你的母语不是英语,你需要努力让你的文章摆脱谷歌翻译的风格。社交:尽管有些科学家乐于在与世隔绝的岩洞里进行他们的研究,但是你还是应该和你的同行们互动。社交能给你带来很多收获,比如潜在的研究合作者,写更多论文的机会,新的博士后职位,新的想法,或者是了解其他那些同样在“屎亡谷”里挣扎的博士生。第七条建议:提高自己在网络上的名气,烙下自己的学术印记

按传统来说,科学家应该通过发表论文和参加学术会议来积累人脉,提高曝光度。

但在新时代,一条很重要的建议是注重自己在网络上的存在感。
博士生从入学那天开始就应该关注自己的网络知名度。虽然在读博期间依然需要发论文和参加学术会议,但你可以利用一些数字化的工具让自己成为更优秀的科学家,提高自己在网络上的知名度、存在感,烙下自己的学术印记。

要提升自己作为科学家在网络上的存在感,你可以利用三个重要的网络工具:科研博客,推特和领英,这也是科学家的社交网络三大法宝。

如果你用好了这些工具,你就不会继续当网络隐形人。其他人可以在网上搜索到你,了解你的研究。

你可以用科研博客来分享你对自己研究领域的一些看法。你也可以在上面分享一些文件材料,比如研究海报和研究展示。或者是用简单的话介绍你的论文。

你可以用推特和其他科学家取得联系,分享你的最新消息,发现和研究相关的新信息。

领英会成为你的网络简历,其他人可以在这个平台上看到你的技能、发表的文章和教育经历。

现在的博士生们对数字世界极为重视,但别忘了把网络上的一些关系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试着和网上认识的同行们见面,你可以邀请他们来你的研究小组参观,去喝咖啡,或者安排在某个学术会议上见面。

第八条建议:《每周工作四小时》一书中的时间管理办法可以改变你的博士生活

如果你还没有读过《The 4-Hour Workweek》这本书,赶紧去买,读完整本书,把书里的东西运用到博士学业中来。这本书里有不少可以作为读博建议的好想法,它会彻底改变你看世界的角度。

做事情需要有效,而不仅仅是高效。在无用的事情上效率很高并没有什么用。有用的是能够有效完成重要的事情。Pareto 80/20定律:把注意力集中在能够带来80%效益的那20%的任务上(比如写论文)。不要管只能带来20%效益的那80%的任务(比如不停调整你的时间管理系统)。Parkinson定律:设置紧迫的最后期限,最后时刻的匆忙会激发你的创造力。如果你认为自己可以在两天内完成一个任务,猜猜怎么着?你要花两天的时间才能完成。可是如果你只给自己三个小时,你大概能在6小时之内完成。你很害怕,其他人也一样:当你和其他人交谈、做展示、申请某个职位时,你会感到害怕,但其他人也一样。设定一些几乎不可能达成的目标:这些目标可以让你保持动力,这些目标也是值得你为之努力并且付出更多的。你什么时候才会更努力工作?当你需要准备一个地区会议的展示海报时,还是当你要在纽约的一个国际会议上发表讲话时?我和你想的一样。第九条建议:定期快速得出研究结果,取得反馈

我刚开始读博时得到的一条很有用的建议是:在博士生涯刚开始时尽快做出一些小的成果来提高自己的动力,不要一开始就试图取得大的成果。

这条建议很棒,因为小小的成果可以:1、给予你进步感,提升你的动力;2、给予你一些可以展示的(比如以海报的形式)以及可以与其他科学家讨论的素材。

在日常工作中,你的目标应该是“够好了”和“尽快获得结果”,而不是“再多等几天以做到完美”。如果你得到的研究结果或者写出的论文草稿是中等水平,你就有机会很快获得反馈并且在必要时候调整自己的方向。

请再听我唠叨一次:完美比不上完成。

不要等到你的所有数据都十分完美或者你不再为自己的研究质量感到羞愧的时候再开始做事情。你需要取得进展,而做到这点需要来自导师的反馈意见。

别害羞,每天都遵循“快速行动,打破成规,得出结果,传递成果”的行动指南。

第十条建议:好好享受这段经历

我们给出的前面几条建议可能听起来太残酷了。我们只是希望展现出PhD真实的一面,以免你在入学之后感到惊讶。但千万别因为这些而退却。

读博也有很多能够把这段经历变得精彩的好处。你会遇到有趣的人,你有机会探索自己的想法,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记住,你还是一名学生,所以要像学生一样享受生活。不要过分严肃地对待所有事情,好好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

在有的情况下你可能会得到一份薪水或是津贴。当学生还能赚钱,这不是一件很棒的事吗?

而如果你没有工资,或者只能拿到微不足道的一点薪水,你也可以轻易在研究生院再找一份兼职的工作,并享受你作为学生的生活。

你会有旅行的机会。在各种会议上展示你的研究结果。请你的老板为这次旅行买单,或者申请学生旅行补贴。寻找合作者,想办法让他们邀请你去他们的实验室。

读博是一段很棒的经历。好好利用你在那段时间里获得的机会。

我在国内读了三年研究生,然后在通信公司工作四年,30岁的时候来美国读博士,五年半毕业,现在在工业界工作。

1.导师对硕士研究生不是太关注,基本研一上完一年课后基本就可以出去实习了,感觉不到读个研究生的意义。

》》你要想好为什么读书, 是为了钱途,还是真喜欢。如果想找个好工作,很多专业硕士就可以了,博士没必要。

2.对所学的专业方向还是挺感兴趣的,但是无意以后做科研,还是就业为目的。

》》那就可以读啊。兴趣最重要。 毕业之后在高校做科研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还是去企业。企业里也有做科研的机会,只不过还要有另一半时间做点工程的事情。如果你觉得自己天赋不够,或者年龄大大不适合毕业之后走学术路线,那去公司也不错。读博士,给你做科研的机会。 (这里的科研,不是你想的那种高校里面的科研,而是紧密联系应用的企业里面的科研项目)

3.“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挺想出国看一看的。

》》赞同,去的地方多,见识也广,心胸更开阔,视野更大。

不想读博的顾虑。1.最大的顾虑就是时间成本。去美国读博至少需要花费5年时间,毕业人都30了,感觉人生大半时间都在学校度过了。

》》》我三十岁才开始读博。你这算啥问题。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尤其现在技术变化快,你工作了就不学习了吗。看最近华为35岁以上员工要裁员的新闻了吗?无论你是否读博,不学习,就是这下场。

2.各方面一般,申请不到很好的学校。

》》荒谬。难道这样就不尝试了吗?

3.还没有女朋友啊。。。(纯粹是为了凑足3条)

这倒是个问题。国外女孩子少。但是话说回来。在国内工作,有时候累的像狗一样,也没空找女朋友。

UPDATE: 下面有几个同学也是通信行业的,我也补充一下。我国高校跟风严重,当年通信业火的几年,电子系纷纷改名叫“通信”,这样一旦行业走下坡路,对学生不好,所以是不对的。美国高校的电子系,无论通信业火了,还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火了,还是叫ECE或者EE。

通信这个行业,各个公司的系统互不兼容,在华为做的再好,去了中兴很多系统相关的知识也要重新学习。换句话说,你学的东西一旦跳槽了,是带不走的。这一点计算机行业就好多了,很多开发平台,工具等都是通用的。

所以各位同学,不要把公司当成家,玩儿命工作的时候,也想想自己以后的出路。(最近中兴也有跳楼的了不是么)

话说我当年的通信外企公司几经易主,已经不复存在了。

值得!

太值得了!

以你的条件,如果就这样硕士毕业了,那么你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没有特长、没有专业,要是你再没有家世和相貌,恭喜你四无青年,去独木桥上和千千万万个一样的你挤去吧。

终于有一天等你挤过了那个独木桥,你会发现自己可能依然一无所有。

而想要摆脱这种一无所有,出国读博,或者只是简单的读博无疑都是性价比最高的一件事。你将会用最经济的金钱和时间买一次有可能会改变命运的机会。

这比重新投胎要方便多了!

有可能你读博出来之后会发现依然有千千万万个一模一样的你在独木桥上挤来挤去,但是相信我,你这个时候的心境和心劲都会不一样的。

就好像在白银段位苦苦挣扎和在白金段位苦苦挣扎,都是挣扎,但心情能一样么?

最后说一句写实的话,30岁如果能博士毕业的话,相对于大多数博士而言,你算年轻的。

如果美国读博,五年能毕业的话我觉得值。

坐标荷兰,硕士也是在国内读的,当初选择来欧洲读博最大原因就是听说这边3-4年博士可以毕业,比美国要快。荷兰稍微慢一点,是四年。

但是后来发现不是这么回事:

国内硕士毕业,再去美国读博士值不值得?插图国内硕士毕业,再去美国读博士值不值得?插图1根据这个数据,会发现荷兰读博虽然学制是四年,但是四年以内毕业的人寥寥无几,来看下图:

国内硕士毕业,再去美国读博士值不值得?插图2国内硕士毕业,再去美国读博士值不值得?插图3荷兰博士平均毕业时间在60个月左右,也就是5年。

美国读博时间我不了解,如果一定要读博,如果在美国5年能毕业的话,真的很值,毕竟还另外赚了一个master

#关于笔者:荷兰埃因霍芬理工大学工业设计系博士在读/公众号:“工业设计李存”/知乎专栏:“工业设计”#更多关于我的创作–工业设计类:设计杂谈/设计与历史/工业设计就业/工业设计留学与考研/设计研究/设计手绘/全球最新设计作品赏析/工业设计与技术/工业设计建模与渲染/手表非设计类:英语学习/技能干货/搞笑与抖机灵/冷知识、时政、心理学 等

本文由AdmitWrite留学平台入驻导师 ISU 胡学姐 提供

(注:导师学历已通过平台审核,真实可查)

国内硕士毕业,再去美国读博士值不值得?

这个问题应该是很多本科毕业生和硕士毕业生比较纠结的问题。

我想就几个方面来讲讲我的理解。

我个人认为大多数中美学校的博士生培养区别并不大。

中国的博士生可能会有多一些非专业类的课程需要修。而在研究方面的区别非常小。对理科生,稍微好一点的学校,基本任务都是要发表有国际水准的论文。导师对学生的要求不外乎是要能根据被分配的课题(需要解决的问题),独立进行大量的文献检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快速筛选条件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然后发表成果。

我认为到美国读博士和留在中国读博士最大的区别还是在于个人生活。

离开祖国去到任何一个国家,第一件事是要克服语言和文化的障碍。美国是英语系国家,那么顺畅的英语是基本的要求。一个人到地球的另一端,陌生的人和陌生的环境都会让人产生很大的压力和恐惧。学业和生活的压力会激发出人更大潜力。

另外,美国的高校对于博士生是有奖助学金制度的,也就是说到美国留学,首先学费是免除的,并且每个月还有一笔生活费用。一般的奖助学金的发放都是基于助教的形式,那么一般来说在美国的理科博士都需要作助教。

我认为如果仅仅是想做学术研究,在自己喜欢的领域继续深造,对于任何人,无论是在中国或者美国都是可以的。

过去大家或许会认为中国的学术水平跟世界平均水平还是有距离,然而据统计数据,中国科技论文发表数量在2015-2017年间,占全球发表总数的26.9%,美国排名第二,占16.8%。排名前十位的国家依次还包括印度(6.6%)、德国(5.5%)、英国(4.8%)、日本(4.7%)。

中国的科研活跃度早已不能同日而语。特别是近几年大量的海外科研人员回国,为国内的科研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我在上面的文字里面对中美博士生活做了很简单的介绍。在美国读博士,由于它对于个人独立生活的超高要求,除了科研能力的提升,对个人独立生活打拼的能力也会有很大的提升。还有就是可以接触到很多不同国家的人,能够了解到很多文化,结识全世界各国的朋友。

另外我个人感觉美国的博士生活比较国内还是更独立一些,不会有像国内那么多的师兄师姐的帮助,所以在这样单纯的科研环境下面,培养了跟多的独立性。

同时美国也没有国内那么多的娱乐活动,更多的是去健身房锻炼,或是开车去附近的地方踏青。简单地说,美国更适合耐得住寂寞,享受独立生活的人。

既然已经谈到了,那么我不妨再谈谈,对硕士来说,去美国的优势和劣势。

实际上,硕士毕业生无论是去美国或是在中国,都是比本科生更容易被博士生学院青睐的人,因为他们有更多的研究经验,知道研究生的培养流程,能更快的适应博士研究生的生活。所以无论是在国内还是美国相较本科生,硕士生的录取几率都会大很多。

我个人其实还是建议留学,因为两个地方的博士生培养时间是基本上一样的,既然已经在国内经历了研究生的生活,为何不选择一个不一样的地方去体验一下更具挑战的生活?更何况以后无论是走学术路线或是进入工业界,留学的背景都会加分许多。而且因为有一定的录取优势,那么大可以冒险去申请一些美国的名校,去跟随一些牛人导师,对以后的人生来说是一笔无价的财富。

我认为留学美国为数不多的劣势之一就是年纪会比同届同学大一点,然而觉我所知这个差异也非常的小,并且在美国有非常多本科毕业工作了许多年再回学校的博士。而且,年纪大一点往往对于出国留学有很大的优势,在处理很多问题的时候会比较成熟,临危不乱。还有就是语言上面也许会比年纪小一些的同学难以适应,其实语言更多还是看自己的性格,只要肯学,自信,无论什么岁数的人都能很好的适应。

其实中美的学术研究的差异并不大,有才有德的教授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很多。对于任何阶段的同学来讲,出国留学的意义在于建立一个更加独立具有挑战的人生目标。特别是硕士毕业生,他们比起本科毕业生有更大的录取优势的情况下,我个人是建议去选择更有挑战的留学生活。

不是说留在国内读博士没有挑战,而是在已经有国内研究生经历的基础上,给自己多一些压力,去经营一段不一样的人生,让人生有一段不一样的精彩。

最后,无论你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都希望你无怨无悔,坚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