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格格。2016年没在家过年就拖着行李箱来到大雪纷飞的德国,2019年博士顺利毕业。从中国体制下的哑巴英语到博士答辩汇报1.0分。应Shirley邀请来分享一些求学经历,留学体验和赴德留学建议。

既然是刚写过毕业论文的人,就来个简洁的Guideline用一本小论文的形式来送上留学德国的一些硬核干货。

留学动机1.1 天才败给勤奋

1.2 坚持才能看到希望

留学体验2.1 学校申请

2.2 文化融合

赴德留学建议3.1 学习

3.3 生活

总结4.1 以史为镜

4.2 以人为镜

德国留学读博是怎么样的体验?插图

1.1 天才败给勤奋

回想自己的求学之路,国内读完了本科硕士,然后德国取得了博士学位。一路都不是尖子生,别人上高中的年龄,我已经高三了。因为年龄比班里的平均年龄小1-2岁,知识的消化能力当然低于别人。现在想想,差一两岁,小孩子而言大概也就是不会说话到会说话的分水岭,接受能力很make difference,别人很快能听懂的,我要花一些时间才能掌握。

但是,天才败给勤奋。如果要给自己贴个标签,那就是有韧性,能坚持。这样的人,如果再遇见几位良师,那就会很幸运。不得不说,在大学里,你会遇到很多很赞的老师。在这里主要提提自己几个重要的人生节点,这些节点有的是挫折,有的是积淀,所幸一直积极坚持追梦,到最后,挫折和积淀都化成了出国的垫脚石。

本科4年,普通一本的化学专业,无风无雨。节点就是暑假去新东方学了2个礼拜的英语,同时大二加入了一个教授的课题组,他对一个科研人的要求对我后来读博都有影响。

研究生2年,普通一本的学科教学专业。节点是挫折。研究生毕业的时候,一心想回自己的母校高中就职,后来面试的时候,奔波异地去应聘,招聘启示上说研究生学历直接免笔试进面试,无奈当天却临时加了一个招教考试的笔试。裸考落榜,只能伤心地回学校。后来想想,也许我和母校缘分不到,才与那里工作无缘。

同时,我迎来了人生的一个重要的积淀期:成为新东方老师,并遇见一位很优秀的组长。作为新老师,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每节课前,流程就是:备课-自己给自己试讲-录音-听自己的录音,去听讲的不明白的地方以及不稳妥的表达。总之会让学生对知识点有歧义的地方,我会修改了然后重新来录,一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到熟练流畅的时候,基本也就只有一两个小时的睡眠就天亮了。做老师并不是一直都这么辛苦,课程熟练了自然会轻松,但是刚上岗会有这个积淀的过程。新东方是至今回想起来都会感激的地方,从新东方的学生到新东方的老师,到辞职离开,依然记得我辞职给组长道歉的时候,他说了很有厚度令人难忘的一句话:“没事儿,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并送上祝福。

硕士毕业不久工作期间我考了雅思(上面提到大学期间暑假学的托福,但这类语言考试是相通的),关于雅思备考,我有一些建议。

a. 剑桥出的真题一定要做。剑桥真题不多,我当年才就6本。真题既然不多,做完每一套题就都弄明白。

b. 口语有很多话题,多准备话题,随机抽出来一个题目,锻炼自己的说的能力。不要苛求发音要有多native,不要害怕口音有中式味道。记住:挑剔中国人有口音的,永远是中国人。而雅思考官是外国人,他们看重的是你有没有英语沟通的能力,能不能沟通,会不会表达。

c. 作文不要套模板。雅思写作的好书就那么几本,书中有现成的模板,中国有那么多人考雅思,套用模板必然撞车。技巧就是总结你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模板。比如一个图表数据的表达,你在英文新闻上看到的好句子,多积累下来,就成了自己的模板。

d. 听力的准备就是要多听。比如戴着耳机听英文睡觉,经常让自己处在一个语言的氛围中,让耳朵和大脑产生对这种语言的辨识力。

另外,很多国外的学校对雅思成绩既有总分要求,也有单项要求。所以,听力,口语,阅读,写作,不能有特别弱的。比如德国,雅思单项不低于5.5。如果准备考雅思等语言,提醒大家提前查考点的空位置,看准一个本市的考点,基本要提前1-2个月报名。再晚,位置就报满了,只能沿路找下一个离家近的考点,可能是另一个城市,当然不如自家门口方便。

1.2 坚持才能看到希望

“坚持才能看到希望”,这句话是弟弟打电话鼓励我时候说的,当时我处在放弃的边缘,这句话莫名特别受用。

考雅思的那段日子,白天上课,课间改前一天的作业,下班回家备课,翻10年的高考题去找第二天要讲的内容涉及到的高考题,练到脱稿,基本已经深夜。然后开始备战雅思,时间只够练习一个模块(口语,听力,阅读,写作,4选1)。有过特别难熬的时候,想要放弃,正在读研究生的弟弟打来电话说: “人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能看到希望”,当时处在迷茫,失落的边缘,想放弃,又不甘前面的努力;想继续,又觉得追梦的路太难太辛苦。当时他的这句话,像是漫漫黑暗长路前,抬头看见的一束微弱的光,让我有了再努力一次的决心。现在回头看,当年可能是辛苦的,但大概因为自己本科期间没有做好职业规划,去考下雅思,后面才不得不补上。最大的成就往往是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的。在那段最辛苦的日子,收获也很多。

在这里补充下,关于做出国材料,我当时也是准备了专属自己的申请材料。后来和教授经过交流未来博士工作的规划,彼此比较了解了,最后拿到学校官方offer。总体建议是,量身定制最为重要。这样的材料能最大限度展示自己的优势,从而申请到能力范围内最好的高校。

2.1 学校申请

申请学校,要先选国家,再选学校。在这里介绍下,我熟悉的化学以及部分有学科教学论的专业在德国的几所高校。如果出国读硕博,教授课题组的氛围尤其重要。在此提供的学校只是我了解到的比较有国际氛围的学校,甚至有些课题组是每年都招收中国学生。

化学专业:慕尼黑大学,亚琛工业大学,柏林自由大学,柏林洪堡大学,海德堡大学,柏林工业大学(每年QS排名不同,基本位居Top100),哥廷根大学,德累斯顿大学,法兰克福大学,斯图加特大学,伯恩大学,莱比锡大学等。

化学教学论专业:柏林自由大学, 柏林洪堡大学,汉诺威大学,不莱梅大学,奥尔登堡大学,路德维希堡教育大学, 杜伊斯堡-埃森大学, 多特蒙德大学,基尔大学莱布尼茨科学与数学教育研究所, 卡塞尔大学等。

来德国留学的优势,德国免学费,每个学期每位学生只需要交一个注册费,交完注册费,这样你就会收到学校邮寄给你家邮筒一个学生卡(这个卡属于一卡通,既可以做学生证,同时也是本市公交+地铁+电车的车票)。下面介绍下,如果你顺利拿到了offer来德国注册为本校学生的流程:

a. 来德国前,第一件事是什么?

租房是重中之重。来德国前,提前3个月在德国网站找到房子,House属于那种有草坪的一整栋复式房子,这种适合一家人居住,或者多人合租(多人合租在德国租房网站上经常用WG这个缩写),Flat和Appartment是类似中国那种很多层的小区房,不过在德国这种地广人稀的地方,居民建筑都不高,一般也就四五层楼的居多。暖租是房租包含水电费。冷租是水电费自己花多少,交多少。租房网站都有详情。如果要申请学生宿舍,就要来大学注册好后立即去学生公寓中心(搜索Studentenwerk+你的城市名字)填写表格申请,大概排队3-6个月能申请上。德国的学生宿舍也带小厨房。

德国留学读博是怎么样的体验?插图1

b. 来德国前,要准备什么证件?

把自己毕业证,学位证翻译成英语,德语版本,连同本硕的成绩单,打印出来几份。成绩 单去自己本科毕业的学校档案室盖章生效,翻译版本的毕业证,学位证去学校办公室盖章。来德国的时候,交注册材料需要提供这些。买好机票,准备出国前,检查护照,签证,雅思成绩单,证书原件和复印件,本硕成绩单,几张护照证件照,

c. 来德国怎样注册成在校大学生?

拿些翻译好的毕业证,学位证, 录取通知书,雅思成绩单,总之一切证件。去学校的“international office”提交材料,每个学校的国际办公室都有information desk。这个办公室就是为国际学生提供服务的,不懂的尽管开口去问。

德国留学读博是怎么样的体验?插图2

d. 出行

国外的大学都是宽进严出,德国也是世界上有名的难毕业的国家。所以无论是读本硕博,都不会轻松,在校园你会经常看到在咖啡厅,在公交车,地铁上看书的人。德国火车和地铁都比较古老,没有玻璃防护栏,无论火车还是地铁上车都不需要安检。地铁票,一定要打上日期再上车,否则即便买了票,也视为逃票。在这里推荐下载几个手机app,德铁app是DB;城市内交通app是Fahrplan,方便查询出行路线。

德国留学读博是怎么样的体验?插图3

2.2 文化融合

在国外学校,多彩的文化是需要大家去适应的。 有时候事情不只是对和错,只是站的角度不同,理解事情的方式也不同。西方人非常独立,车上不要主动让座,提供帮助之前建议首先询问“Can I help you?”。另外由于文化不同,有些表达方式直译成英语,听起来就会比较粗鲁,比如点一杯红茶,服务员问“想要喝点儿什么?” 在中国回答说“我想要一杯红茶”,完全没毛病。但是在西方,翻译成英语,用Can I have a cup of black tee? 要比 I want a cup of black tee 听着让人舒服很多。另一个文化差异比如,德国餐厅文化和国内不同,德国人就餐,整体餐厅环境非常安静,和中国的热闹乐呵的餐厅氛围不同,这里没有对错优劣,只是多彩文化的一部分。诸如此类的文化差异还有很多,希望出国留学的小伙伴,含着一颗包容开放的心迎接中西文化差异。

德国留学读博是怎么样的体验?插图4

3.1 学习

留学期间,我见了很多延期多年才毕业的学生。首先,前面讲到,德国不好毕业,严格来说,国外大学都是宽进严出,只要你努力找学校,基本就能申到学校。但是毕业这件事,不会轻轻松松就能毕业,从德国高校走出来的每一个毕业生都是qualified水准。所以,进校前的职业规划就比较重要,比如博士毕业需要发表几篇学术文章,你入学的第一年就要有个规划,做好年计划,月计划,最后才会毕业的从容不迫,不慌不忙。

在课堂上,听不懂,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开口问,不可闭门造车。不要害怕语言不好,我们的母语是汉语,没有必要把外语说的像个native speaker。能开口讲,要比讲一口语法正确的外语更重要。只要你开口讲他们的语言,他们就会为你骄傲。2016年我刚刚来德国的时候,完全哑巴英语,不敢说,怕说错,后来发现外国人也会犯语法错误,认识的国际朋友里,发现很多国家的留学生比中国人的口音严重的多了去了,就放下了心中的顾虑。2019年博士毕业的时候,当答辩主席们讨论后告诉我,我的答辩汇报是1.0分的时候,我更加坚定,外语通过练习,一定能说的很好。在德国,每个高校也有语言中心,提供多国语言。如果觉得自己语言实在不好,也可以注册一个学期的语言课去练口语。语言课对本校学生有优惠,比如下面一个高校提供语言课的价格介绍。本校学生注册就15欧元。

德国留学读博是怎么样的体验?插图5德国留学读博是怎么样的体验?插图6

在德国,每个高校都有体育课和健身房。每学期一个固定的时间点网上在线注册,用学生证号码注册有优惠,有一些游泳课,Zumba课,羽毛球,网球,排球,芭蕾舞等课程可以注册,通常一个学期10-20欧左右,作为学习之外的休闲娱乐,非常推荐给大家。

德国留学读博是怎么样的体验?插图7德国留学读博是怎么样的体验?插图8

每个人对自己留学的规划不尽相同,我个人的想法是博士如期毕业,并且多看世界,开拓眼界。欧洲很小,游遍欧洲,也和游遍中国差不多的概念。加上欧洲交通便利,有时候遇见廉价机票,来个出国游,机票也就四五十欧元。住宿推荐booking上订。机票推荐skyscanner上查,饭店推荐trip advisor上看评分。在这里分享下读书期间看过的欧洲风景。

德国境内,春天和秋天,德国南部国王湖的风景美呆了。

德国留学读博是怎么样的体验?插图9德国留学读博是怎么样的体验?插图10

夏天不要错过热情的西班牙,巴塞罗那,旅游胜地,太多游客,有点儿拥挤。塔拉戈纳,小城安静,西班牙人热情,马德里,无数的西班牙火腿博物馆。

德国留学读博是怎么样的体验?插图11德国留学读博是怎么样的体验?插图12

法国异域风情的比亚利兹,大西洋,冲浪板,日落

德国留学读博是怎么样的体验?插图13德国留学读博是怎么样的体验?插图14

以及西班牙北部圣塞瓦斯蒂安如诗如画的海岸线

德国留学读博是怎么样的体验?插图15德国留学读博是怎么样的体验?插图16

阿姆斯特丹很多大大小小的运河和海牙的风车,现场的风景和买的明信片上的几乎一模一样。

德国留学读博是怎么样的体验?插图17德国留学读博是怎么样的体验?插图18

还有维也纳的马车

德国留学读博是怎么样的体验?插图19德国留学读博是怎么样的体验?插图20

以及即将来临的通话般的圣诞市场,逛圣诞市场真的是有幸福感的一件事。

德国留学读博是怎么样的体验?插图21德国留学读博是怎么样的体验?插图22德国留学读博是怎么样的体验?插图23德国留学读博是怎么样的体验?插图24

4.1 以人为镜

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提前完成了自己人生的一个“五年计划”。博士毕业,又准备了新的材料,申请到英国开启博士后之旅。在这个过渡期间,心态很静,走过了一些路,看过了一些风景,希望能用键盘留下留学途中丘壑,也给别人指点迷津。

在留学期间,我遇见了很多优秀的人,比如我自己的博士老板,有强大的科研能力,又特别愿意帮助年轻人。我自己博士期间的同学,和他们一起工作几年,最大体会就是舒心。会怀念一起努力,一起进步的日子。无论在老板还是在同学身上学习到的优点,我会带着这些优点,以这里为起点,再出发。

4.2 以史为镜

每个人的求学路上都会有一道道的坎儿,坚定的走过去,回首你会发现,当初的挫折化成了你出国路上的垫脚石。那些被你踩在脚下的困难,都会化成你今后面对挫折,勇往直前的人格魅力。

也希望我的经历能鼓励到更多迷茫犹豫的你们,勇敢去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当然如果需要我们团队的任何帮助,请不要犹豫的来联系Shirley学姐,我们在前方等着你

谢谢我们格格学姐的介绍,大家看的过不过瘾?

怎么说呢,还是我一直以来的观点,留学是一种态度,是走向成熟的历练,很少听到因为出国留学而后悔的,却听说太多因为错过留学的机会而遗憾的。只要你敢,只要你想,就有机会,而机会来了,就是你该把握的时候。所以,如果你看到了我们的故事受到了启发,那么加油吧!少年们!向你疯狂热爱的事情冲吧!

如果你还想看到更多关于专业,申请以及生活类的分享,请点个赞看让我看到哦!有什么问题也可以随时留言cue我,也都会尽力回答的!

PS:现在这里有一个欧洲留学大家庭等着你,需要的话可以cue我拉你加入,让你的留学路上不孤单❤️

Shirley学姐:(特邀)在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就读是怎样的体验Shirley学姐:(特邀)性价比超高的德国留学Shirley学姐:(特邀)ISM商学院——留德华的真实生活Shirley学姐:在比利时留学,感受不一样的精彩

此文经验只适用于文科读博,且只适用于德国。

请回答:你为什么要读博 在决定读博前,请你一定要问自己一个问题并给予一个诚实的答案:我为什么要读博?

如果你只是不知道自己毕业后想做什么就想着先读个博再说的话,我劝你不要读。

我觉得,想读博,有三种可能:

一是以后想进高校,当教授。

二是单纯为了文凭,觉得以后会对升职加薪有所助益。

三是纯粹喜欢,不求回报。

对于第一点,我双手赞成,这是最名正言顺的读博的理由,没什么好讨论的。

第二点,如果是经济博士或法律博士的话,我也双手赞成。这些学科和实践联系紧密,也喜欢搞些高大上的东西,有个博士头衔加身,挺好。

但是,如果你是文史哲这类超级人文学科的话,如果不想进高校搞学术,我劝你还是别读博了。

挂个文科博士的头衔在公司里工作,只会不尴不尬,年龄比别人大,工作经验还没别人多,博士论文和工作内容没任何衔接,也不会因为你是博士,就给你更高的起薪。

最后说说第三点,就是纯粹的喜欢。

这个出发点是好的,是我最赞赏的,也是我自己跳过的坑。但光凭纯粹喜欢来读博,远远不够。

没有目标的读博,就像不奔着结婚去的恋爱。你和一个男人谈恋爱,刚开始可能是因为纯粹喜欢在一起,可谈了三四年后,你真的不会想一想,要不要和他结婚呢?

所以,纯粹喜欢只是一时的,到最后,你还是会问,我读了这个博要干嘛?与其到那个时候再想,不如一开始就把这个问题想清楚。

关于选导师 想读博,最开始需要找到能接收自己的导师。关于选导师,我有三点经验:

一,如果能选择你硕士论文的导师做博导,那就选ta,因为你熟悉ta的指导方式。就像你需要找一家靠谱的餐馆,当你只有一次机会的时候,你是选择自己本来就已经体验过并觉得不错的呢还是冒险去试一个新餐馆呢?

二,有人选导师,可能希望能找到大牛。嗯,这想法本来没问题。我当初就找了个大牛。但是,大牛之所以能成为大牛,在于他把精力更多放在了他自己身上,而不是用在了你身上。所以,我读博几乎就是没人管的状态。

总结经验,选导师不能光奔着名去,更要看ta是否对学生用心。怎么才能找到这样的导师呢?多写几封邮件,多联系几位教授。一般从邮件回复的态度中,你就能看出这位导师对你和你的题目是不是真感兴趣,是不是真有热情。

三,如果你是女生的话,选男教授不如选女教授。这么说来可能不是那么政治正确,也没有经过什么数据验证。但是,以我对周围人读博经验的观察,真心觉得大部分德国女教授比男教授更愿意替学生着想,更负责任。

不要轻易换研究方向 如果你在读硕士的时候就已经萌生了以后要读博的想法,那最好在硕士时就为读博的研究方向打基础。

其实很多人的博士论文就是硕士论文的加强版,并且可能以后数十年都死磕在同一个课题上。

这么做虽然看上去很无聊,没什么创造力,但是,搞学术不是搞创作,需要的就是数十年的积累,你才有可能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

以我的例子把这件事说得更明白:我本硕时的专业叫传媒文化,这个专业是从日耳曼语言文学系分出来的,主要研究的是电影电视文本,“文本”就是电影电视作品的视听表达。那时我们大部分学生瞧不上电视,都选了电影,我们就是学学电影理论,看看电影,写写电影分析——特文学的一个专业。

我的硕士论文写得不错,然后我就膨胀了,想写点别的。

博士论文里我不但从电影换到电视,还从“文本”换到“受众”,想把文本分析和受众分析结合起来。这就已经从传媒文化跳到交流学了,但我交流学的基础是零,不但理论上要从新开始读,方法上也要全部自学。我的博士论文自然就写丢了,最终只拿了个“好”,出了书后我自己都不想看,觉得恶心。

然而,我还不吸取教训。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我又开始弄互联网,并且是往社会学方向靠,因为我又对社会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样弄了一两年,什么都没弄出来。

学术就如汪洋大海,你必须从一开始就确定,你在哪一个水域游。如果轻易换水域的话,很容易误入漩涡,还没搞清楚自己在哪里,你就陷进去了。

千万别闭门造车 一些博士生,包括我自己,最爱犯的错误就是闭门造车,总想先造出一辆完美的车,然后再拉出来亮相。这样不行,造车的过程中就要把各个部件拿出来亮一亮,听听别人的意见。

不要把自己关在图书馆里,要走出来,参加小组讨论,参加学术会议,加入学术组织,去认识人,和别人聊你的题目,这些比你自己一个人在家瞎捣鼓有效得多。

另外,不要轻易换大学,最好在你读硕士的大学读博。不要以为学术就是象牙塔,很单纯。即使是在德国,学术要搞好,关系也要搞好。

我当初就是膨胀以后,有点看不上汉堡大学的传媒系,婉拒了在硕导那读博,更抛弃了在汉堡大学所有的人际关系,在完全不了解未来导师指导方式的情况下到了柏林。更严重的是,我又没彻底搬到柏林,还是继续居住在汉堡。这样等于完全架空了自己,两边都不沾。

切记,关系太重要了,特别是在大学!

关于奖学金 从国内过来直接读博的同学,一般带着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奖学金来。但如果你硕士甚至本科都是在德国读的,那可以申请德国的奖学金。

德国有几大政党基金会,都提供读博奖学金。这里罗列一下:

Hans-Böckler-Stiftung

Friedrich-Ebert-Stiftung

Heinrich-Böll-Stiftung

Konrad-Adenauer-Stiftung

Rosa-Luxemburg-Stiftung

Friedrich-Naumann-Stiftung

申请政党奖学金需要有社会活动经验,比如公益组织,学生组织中的志愿工作什么的。没有的话,几乎没戏。所以,如果有此意向,在读本科硕士的时候就要主动参与一些社会活动。

奖学金一般先给2年,然后可以再延一年。所以,基金会主要考核的是,在预定的三年内,你的博士论文是否能完成,每个基金会都不希望自己的钱打水漂。

所以,我不建议读博一开始就去申请这样的奖学金,因为那时的论文设计还不成熟。一定要读过一些论文,和别人讨论过,把论文设计弄得更完善后去申。

另外,如果一次申请没成功的话,就再申一次。

大部分人在读博刚开始的时候都觉得三年能搞定,但实际上,很少有人能在三年内完成。为了不让你中途焦虑,还是去申一份奖学金吧。

虽然准备申请材料会让人觉得有些浪费时间,但是,读博不是只写一篇博士论文这么简单,而是要将读博当作一个自己的项目,内容要新颖,有深度,资金要到位,关系要搞好,还要不时出去宣传交流,做公关。

所以,在德国读文科博士,你可以放心,你不会成为一个书呆子的。

在哪里当教授 再来说说当教授的问题。如文章一开始所说,读博最正经的目的就是以后进高校当教授了。文科读博的,我认识的人大都回国当大学老师了。在德国,实在是太难。

其实现在来看,想在德国当教授是有一个黄金模式的,但是,这要求你从一开始就站在一条正确的黄金跑道上:

一,你最好在读硕士的大学读博,不换学校,和系里的人你本来就熟。

二,你在读硕士的时候就对读博有了长远的打算,在研究方向上已经做了准备,并找到了在这个研究方向上积极支持你的教授。注意,是积极支持!

三,读博期间,你最好能拿到一个wissenschaftliche(r) Mitarbeiter/in的工作职位,并且你的德语足够好到可以授课。

四,你的英语也要和德语一样好,你最好用英语发表期刊论文。

五,读博期间,你最好能到英语国家的顶尖大学去交流一下,至少三个月。

六,你的博士论文最好是最高等级的那个评分,如达不到,第二等级的那个也可以。

七,你的博士导师在系里活动能量巨大,并且看好你,愿意支持你,在你博士毕业后都能给你工作职位继续做研究。

最后一条最重要!

如果你能满足以上七条,那你还是有机会在德国成为教授的。

其实写到这里,我觉得整个事情已经很可悲了。读博士,做研究,本来应该是最单纯,最充满理想的一个职业,可我在这里却向大家兜售怎么绞尽脑汁地战略性读博。大环境使然,我很无奈。

撇开这些让人讨厌的外界条件限制,做研究本身还是探究这个世界最客观,最严肃的一种形式,是很美、很高级的一种表达。这里不靠下三烂地煽动情绪,而是讲求系统化、逻辑性、讲论证、要出处、让人要谨言慎行,要知深浅。如果真的走进去了,是很美好的一种体验。

可惜,我要暂时向这种体验告别了,但是,如果你可以,我希望你坚持。中国以后不会缺好的工程师,伟大的发明家和科学家,但是我们会缺站在人类思想前沿的思考者。这个,应该成为所有文科博士们的顶级梦想。

以上回答来自公众号【非严肃De说】,作者:本人

本人德国机械博士毕业,分数0,所需时间4年。

博士评分如下列表,每行分别是口语或者相对的一般考试成绩,德语,拉丁语,中文(自己翻译的,可能会不专业,见谅)。在证书上会写德语和拉丁语。

0/1+, mit Auszeichnung, summa cum laude, 最高荣誉1, sehr gut, magna cum laude, 非常好2, gut, cum laude, 好3-4, ausreichend, rite, 够的5-6, ungenügend, insufficienter, 不够的

分享一下自己一路的经历吧。

我为什么读博本人在德读得本科和研究生,读研期间在教授下打工,他的几门专业必修课我也都得到了较好的分数,然后在他那里写得硕士论文。在写论文期间我就在考虑之后的方向,是回国还是在德国找工作积攒了经验以后再回国,压根儿就没想读博这事儿。但是某天教授约我见面说谈谈未来打算,他问我想不想跟着他读博,方向跟我写的硕士论文相似。我当时很震惊,没有当场回答他,说要再考虑考虑。完了就列表对比读博和工作的各种利弊,最后主要还是懒得找工作,心想机会已经摆在面前了,并且这机会不是每个人都能有的,为什么不抓住呢,于是我就读博了。

2. 如何找到在德国读博的机会

当然我上面写的只是我的个人经历,现在回想起来,教授也不是突发奇想就给我博士位置的,我研究生期间一直跟他底下混,估计那时候他叫瞄上我了,结果还好死不死我偏偏选中了他的论文课题,一切偶然聚在一起成了必然。

但是如果大家和教授之前没有任何接触,那么有以下几种方式可以找到博士位置:

1. 通过申请奖学金

其实在德国读博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有资金来源,这不是指科研资金而是你读博期间拿到手里的工资。申请奖学金有各种方式,国内有CSC,也有德国的DAAD,大家可以网上搜一下。但是没有了解过平均每月拿到手能有多少钱。拿奖学金来德国读博好处就是一般德国教授不会太拖拉不让你毕业,因为毕竟奖学金是有限时的,多出来的时间他就要付你工资了。再一个好处就是毕竟你不拿他的钱,他让你为他办事的时候就不会那么理直气壮,例如让你做一些跟你课题无关的事情像监考啊披卷啊这些的。但是不好的就是拿的签证类型不是工作签证,因为没有工作合同。对于读完就回国的人来说这倒是无所谓,但是如果想读完找工作并且想申请长居的人来说就不合适,因为新规定是在德国高校毕业后交够两年养老保险就可以申请长居了。读博期间没有合同就只属于学生,这段时间虽然拿着奖学金作为工资但是不算工作这段时间就挺浪费的。

除了这些奖学金机构外,其实如果教授愿意,他也可以拿他的部分科研基金来当作奖学金发你工资的,当然他要非常信任你或者认识你的情况下才会这样做。具体他会给多少给多久完全由他来决定,教授也可以随时终止奖学金,并且拿人钱为人办事,例如期末判卷监考这些事情他让你做你就得做,总之就是他的钱他说得算。这种情况是所有资助方式里最差的,学生完全没有任何权益可言。

2. 直接去学校网页找教授

这种方式对于不会德语的人来说就比较困难了。因为在学校网页公布的博士职位一般都是有合同的,每个教授手下是有有限的名额的,除非是他非常信得过非常认可的人,一般如果教授不认识你是基本没机会拿到的。这是和学校签得合同,就是你的工资是学校给的,而不是教授。拿到这种合同后就属于德国公务员了,根据不同的等级和全职或者半职或者70%工资也不一样。

教授在自己网页上公布的位置其实多数,当然也有少数不是,但是多数都已经是内定的走个形式而已。我当时就是这样的,教授先问了我的意思,我答应他了以后他在网页上公开了位置信息,还有好多人来申请面试,后来觉得很对不起这些人。

这种合同只是你作为助教职位,而不是读博的。作为助教你要代课,代练习,代实验,出卷子,监考,改卷子,就是所有这样事情都是属于这个合同之内的工作。在工作之余你才能做科研做你的课题。也就导致了拿合同的一般毕业会要比较长的时间。

3.通过公司

这种情况其实和找工作差不多,只不过你申请的不是一般的工作岗位而是博士职位。合同是和公司签的,公司会负责工资,负责科研设备和资金。但是在德国只有高校才有颁发博士证书的资格,这就导致你在公司展开科研之后要在高校找到愿意当你导师的教授,当教授同意后根据教授要求不同你需要定期跟他汇报科研进展。

4. 通过项目

这点其实和前面三点都有相似之处,只是出资方变了而已,就是这个项目的资助方,可以是欧盟,或者德国的哪个组织,也可以是哪个公司的项目。当然就和前一点一样,因为在德国只有高校才有资格颁发博士学位,所以不管是什么项目,都必须要有高校的教授。根据具体题目可以要么找参与这个项目的教授当导师,或者要么就重新找别的教授。

3. 需要多久毕业

这个真的没有办法笼统地说。我认识三年就毕业的人也认识十年都还没有毕业的人,真的要说平均的话就是4-5年吧。

当然时间跨度这么大主要是因为工资方式不同,像之前说的,拿奖学金的基本都会在奖学金资助时间内毕业,拿合同的一般就需要时间长一些。那些10年还没有毕业其实是这样,就是他们把该做的实验啊结果啊都在在学校的时候弄好了,只剩下写论文了,然后这时候正好合同到期了或者奖学金不给延了他们要被迫去找工作,真的工作了以后就很少有时间再去顾着博士论文了,然后拖着拖着就10年了。

其实当然这也主要看人和看你下多少功夫,所以说不能一概而论。

4. 要不要上课考试

这个学校和学校不同,专业和专业不同。全德范围内没有统一标准,有些需要有些不需要。我在读的时候不需要上课和考试,但是晚我两届的就需要上两门课也需要考试,因为正好那时候系里的教授组成的委员会改了博士毕业的规章制度。就是这样的,在德国教授权利很大的。

5. 要不要发表论文

这个是需要的,但是具体要发几篇和什么水准的也是每个学校每个专业有自己的规定,不能一概而论。我当时也没有要求,但是我之后两年的就需要至少发三篇期刊论文,没有期刊要求。

6. 论文格式

这个也是每个专业每个学校不同。我那时候是要求写成一本书那样,有章节目录的那种。但是我后来的就完全可以只要交那三篇期刊论文就可以。就是这么任性。

7. 导师委员会组成

除了一导外,还需要有二导。

这是我的个人经验,也许又是学校和学校不同要求。一般一导会问学生自己意见,然后一导会决定谁是二导。然后一导会联系二导问他有没有兴趣,多数情况下二导都会答应。一二导是主要的给分的导师。

某些情况下还会有三导,比较少见,这也一般是一导决定的。

除了他们以外还有一位相当于中间者的教授,他不负责给分,只是相当于见证者的角色吧。

最后就是考试委员会的主席,他也是一位中立角色,负责所有的纸张啊,主持答辩啊这些。

7. 答辩

这个也是很自由。学校和学校专业和专业不一样。

在我交了论文后会有机会去看一二导写的评语,那里会指出论文的问题,也会给一个初次评分,也就是基于论文相当于笔试的评分。

至于答辩,我那时候是要求演讲45分钟,一定要刚刚好45分钟,不能多一分钟,也不能少一分钟,否则就会影响口试成绩。演讲内容就是论文内容。任何人都可以去听这个演讲,包括邀请的亲友团。后来也听说别的学校要求演讲内容不能是论文内容,可以是讲艺术讲历史讲科技讲电影,讲任何内容但是就要和论文完全不同的内容,旨在考验演讲能力,很有意思吧。

演讲结束以后我就和所有考试委员会成员就是一二(三)导,中间者考官和主席,一起去另一个办公室(关进小黑屋了)进行一小时的自由问答,这里旁听一般是不允许的,除非考生选择公开自由问答部分,但是一般没有人愿意。在这一个小时里,主要有一二导来问问题,他们各自有15-20分钟的时间,然后中间者考官和主席也会问一些问题。全部问完之后我就被赶出那个办公室,教授们会讨论我最后得多少分。那个等得叫一个煎熬啊。他们讨论结束后当场就会告知分数。

8. 答辩之后

答辩之后会有一个小型派对来祝贺通过。

当时我知道自己分数后就和教授们一起回到系办公室,那里系里同事和亲友团已经在等候了。一导会发一小段演讲,事先他有问我他能不能告诉大家我得了多少分,然后就是我发言来感谢大家的支持,之后系里同事有准备一个非正式的测试,就是游戏,活跃下气氛,然后他们会把他们事先制作好的博士帽颁发给我。这个帽子是德国传统吧,每个人的都不一样,会把跟你有关的东西啊或者课题有关的东西具体用玩具的形式做出来放在博士帽子上,很有意思。

答辩之后一二导会再给一些论文的修改建议,改完了就可以发表了,发表了之后就可以拿到证书啦!

这就是我在德国读博的经历,中间确实有很多笑与泪,甚至想过放弃,但是最后还是按我的预计完成了。希望这段对你们有帮助。